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

資訊素養

資訊素養(Information Literacy

    這次上課課堂上報告組還播放了小遊戲活絡氣氛,「資訊素養」此一名詞,近年來圖書館的利用教育似乎頗為注重且強調,而很多同學卻是第一次聽過"Big6"此一名詞,老師頗為訝異這麼多人沒聽過,而這就是念研究所的好處,有老師的指引,上過課即知曉了。

   圖書館不僅具有傳統的功能--藏書樓,現也肩具教育讀者如何使用圖書館,使其能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,並找尋到所需資訊等能力。故必須培養讀者的資訊素養等能力,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。

What is the Big6
是一種將資訊素養歷程具體化的方法和架構。
林菁(2010)


B-I-G S-I-X

1.B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. Task Definition
 確切地瞭解探究的問題- - -定義問題
2.Identify sources of information. Information Seeking
 確定資訊資源的範圍- - -搜尋策略
3.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. Location & Access
 獲取相關資訊- - -取得資訊
4.Select a solution. Use of Information
 選擇一個解決方案- - -利用資訊
5.Integrate the ideas into a product. Synthesis
  把觀點整合到作品中- - -整合資訊
6.eXamine the result. Evaluation
 檢查結果- - -評鑑成果

Big6 - 特性

l學習者--提供了一套明確的技能,供學習者依循,幫助其有效解決資訊
 問題
l教學者--Big6融入教學,訓練學習者批判性思考 ,提升學習者的資訊

  運用能力,邁向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目標

(高千喻2010)

維基百科:

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)是一個自21世紀開始興起的新名詞,是一種知識管理的策略。根據美國德薩斯大學圖書館的資訊素養(信息文化)導修網頁 (英語)指出,資訊素養(信息文化)是一種「使人能夠更有效地選擇、尋找及評估傳統或網上資源的技巧」。
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)是確認資訊、檢索及尋獲資訊、組織及整理資訊、使用及創造資訊、評估的能力(張臺隆,2004)
不同人對資訊素養(信息文化)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義,但大致上都可分為以下四個主要部分:
(溫雯韻;TILT)
  1. 確認所需資訊
  2. 尋獲資訊
  3. 評估資訊
  4. 應用資訊
「資訊素養」這個名詞其實早在1974已經出現。當時,美國圖書館學會(ALA)舉辦了「ALA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」的第一次會議。當時,主席Zurkowski在會議中以提綱形式第一次提出這個名詞。到了21世紀,資訊素養(信息文化)這個名詞在教育界漸漸取代舊有的「資訊能力」(Information Competency)或「資訊技能」(Information Skills),原因是「資訊素養」講求較高層次方面的知識、技能與態度,而不是單單指能力或認知上的評估。所謂「素養」,源自英語的「Literacy」,即對於文字的讀寫能力。把這個概念對映到資訊科技,就是指學生或職員對資訊的解讀及製作能力。



【參考來源】

維基百科

小組簡報
http://glisntnu99.blogspot.com/

Eisenberg, M. (2008). Information literacy: 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, DESIDOC Journal of Library & Information Technology, 28(2), 39-47.

林菁(2010)。「利用Big6問題解決模式教導大一學生資訊素養之研究」。教學科技與媒體,頁37-63

吳美美(2007)。「大學數位教學設計課程模式與課程評鑑」。教育資料與研究,78期,頁61-9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