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

資訊及知識組織

資訊及知識組織
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rganization

    這次課堂上討論了一些資料、資訊、知識的定義。尤其對"知識"一詞的定義,花了比較多時間討論。而老師開的指定閱讀書單中有一篇篇名很特別,即藍文欽(2004)。「描述性後設資料之無力論」這篇其實寫的還蠻實在的,人若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極限所在,也就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不必要的浪費上;但也有例外的,即運動員須一直藉由不斷的努力去超越才能達到巔峰,也才能知道人類的極限在那兒。
     
描述性詮釋資料的六大無力論:

1.    描述性後設資料得維持精簡的形式(compact or concise format) ,故無法包括物件的所有屬性或面向。

2.   描述性後設資料以提供與物件有關的事實性描述為主,至於這些描述對讀者代表何種意義,則非描述性後設資料提供者所能充分掌握或預期。

3.    以文字為主(text-based) 的描述性後設資料,  無法充分呈現物件的某些特性,如:圖像、表格、聲音、影像等。

4.   描述性後設資料中所提供的項目,有  些可能是不常用或罕用,使用者常用的項目多集中在少數幾項。使用者在運用這些項目時,不一定會依循後設資料提供者所安排的順序,而是有自己的瀏覽模式或順序。

5.    不同使用者對描述性後設資料的需求可能不同,不同的資料類型亦需要不同的資料項目,亦即一套劃一的描述性後設資料是無法滿足多樣化的需求。

6.    描述性後設資料通常是以物件全體作為描述的對象,但資訊求者有興趣的,卻可能是物件中的某部分,是後設資料所不提供的。


【名詞定義】

◎ 知識組織
  狹義的定義:文獻的分類、標引、編目、文摘、索引等一系列整序
  廣義的定義:知識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識關聯的網路化

◎ 資訊組織

   組織任何資訊記錄或資訊物件,為其建立替代性的紀錄,如文字或符號,以幫助使用者能夠查詢、檢索、辨識、取得資料。
   「資訊組織」是指人類所有資訊紀錄的組織。例如各種的書籍、影像資料、聲音資料、圖像資料或是各樣的網路資源及不同的資訊物件

         知識組織 v.s. 資訊組織
  知識(資訊)組織核心:編目與分類
  圖書分類編目→知識(資訊)組織
  內容分為摘要、索引、編目、分類(包括分類學與知識本體)、網路資源描述、後設資料、索引典六個面向。


【參考來源】

小組簡報

Bernstein, J.H. (2009). Nonknowledge: the bibliographical organization of ignorance, stupidity, error, and unreason. Knowledge Organization, 36(1), 17-27.

Hodge, G. (2000). Systems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for Digital Libraries: Beyond Traditional Authority Files.

藍文欽(2004)。「描述性後設資料之無力論」。王振鵠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(頁273-282)。台北:台灣學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